中国近代史陕北的国民中等教育

民国元年()下半年,秦省(陕西省)军政大都督府教育司将设在榆林城的“榆林府五县中学堂”更名为“殖边中学校”,不久,因经费短缺停办。三年(),榆林道尹委托原殖边中学校长杨翀宣利用榆林城天神庙宇重办学校,并易名为陕北中学校。这年从榆林道各县招收学生近80名,修业期为4年,至此该校成为陕北最早的普通中学。四年(),易名为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校。七年(),杜斌丞任校长,他锐意革新,苦心擘画,联系各方筹措经费,不断扩建校舍,除将旧庙宇均改为校舍或教室外,开辟操场、新建图书楼等。

至十五年(),先后筹资3.61万元银币,新建改建校舍、教室间,购置教学仪器教具余件,图书余册,学生增至人,教师20多人。这年将过去以“天干”编班改为“级”,即设戊、己、庚、辛、壬、癸(原设甲、乙两班)共8个班级。十六年()榆中一度改称“三民一中”。十七年(),陕西省教育厅接管榆中,遂更名为“陕西省立第六中学校”,始设高中两个班,即成为完全中学。二十四年()榆中改称陕西省立榆林中学。民国十四年(),在延安城创建陕西省立第四中学,校长徐继森。二十年(),该中学校关闭。十六年()一月,成立米脂县立初级中学校,数月后改为“三民二中”,校长杜立亭。

十八年(),井岳秀以“赤化罪”将米脂三民二中关闭。直至二十八年()七月,陕西省教育厅派营尔斌(今子长县人)来米脂重建米脂中学,更名为“陕西省立米脂中学”,营尔斌任校长,时有初中4个班。这年,神木县将本县第一高级小学校改建为神木县立中学(初级),校长王继明,时有初中5个班,招收神木、府谷两县学生入学。二十九年()二月“绥德事变”后,陕西省立米脂中学校长营尔斌率部分师生于当年七月转移到镇川办学。这年八月,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在洛川开办“第三区五县联立洛川中学校”。三十年()六月,山西保德县“义成德”商号杨全知捐款1万元银洋,开办府谷县立中学校。

据《陕西省民国三十学度年()中等学校一览表》记载:时第一区共有中学4所,即陕西省立榆林中学校、米脂中学校、神木县立初级中学校和府谷县立初级中学,第三区有第三区五县联立洛川中学校。榆中有高中班3个,学生93人,初中班6个,学生人,教工28人,校长杜燮昌;米中(设在榆林县镇川堡)有初中班8个,学生人,教工25人,校长营尔斌;神中有初中班3个,学生92人,教工12人,校长杨和春;府中有初中班2个,学生72人,教工9人,校长高伟;第三区五县联立洛川中学有初中班6个,学生人。民国三十一年()府谷县立中学因经费困难而停办,三十四年()六月再次成立开办。

三十五年()十月镇川解放,省立米脂中学解体,该校大部师生被迁送并入陕甘宁边区公立米脂中学。三十六年()三月,神木县立中学因经费困难停办,七月解体。这年,府谷县立中学、第三区五县联立洛川中学及本年七月由黄龙垦区设治局成立的黄龙子桥初级中学也相继解体。榆林中学一直办到三十八年()六月榆林解放。民国初期,榆林中学学制为四年,除开设国文、数学、博物、历史、地理、法制、理财、图画、修身、乐歌、体操课外。

根据榆林毗邻内蒙,增设蒙文课,聘请精通蒙文、藏文的榆林城“边商”贾春山为蒙文教师,教授蒙文课。同时由教师李鼎铭(著名民主人士)开讲蒙古历史课,李鼎铭还为榆中编写出上、中、下3编的蒙古史教材《蒙古历史教科书》。民国七年(),杜斌丞出任榆中校长后,健全物理、化学等课程,增设英文、训育等课程,并于十二年至十四年(—)为“预储边务人才”开设俄、蒙古文专修科。

此期间,先后从京津等地高薪聘金晴兰、魏野畴、董祝篱、夏家驹、王森然等一些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人士到榆中执教,一时民主自由、马列主义等新思想在榆中广泛传播,新文化、新文学在榆中兴起,各门学科从教课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行改革,如国文教学讲课时用讨论的方式,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写作和说话的表达能力上,为此榆中办了《榆林之花》、《榆中旬刊》、《塞声》等刊物,专门发表学生们写的文章,以提高国文教学质量。由于榆中实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民国十年至十四年(—),毕业学生考入大学平均录取率达46%。

十三年(),毕业的丁班学生49人,有20人被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榆林道尹景岩征在给榆中的指令中写道:“该校长悉心毅力,惨淡经营,训至于今,成效卓著。查陕省年来风云多变,今兵革不息,中(关中)、南(汉中)两道学务颓废,独陕北方兴未艾。”民国二十二年(),榆中实行初、高中各3年学制,课程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公民、图画、音乐等。此外,初、高中都设“党义”课,其内容有《建国大纲浅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浅释》、《直接民权之运用》等;高中三年级还设《农村自治》、《农村经济及合作》及《匪区(指中共领导的地区)研究》等课程。

民国二十八年至三十五年(—),省立榆中、米中及神木县立初级中学、府谷县立初级中学和第三区五县联立洛川中学均实行“管、教、养、卫”的反共“特种教育”。民国六年(),榆林道尹王健在榆林高小国民小学校(新明楼巷)东院创办榆林道立单级师范学校,当年招收陕北榆林道各县学生60余人,校长郭守训(字式青),到八年()因经费困难停办。十年(),在榆林中学附设乡村师范讲习所,当年从榆林道各县选送学员60人,学制1年。学员毕业后要到乡村国民小学任教。十四年(),榆林道尹景志傅(字岩征)在榆林城香云寺重建榆林道立单级师范学校,由郭茂林(神木人)任校长,学制两年。这年在绥德、洛川也办有单级师范学校。

至十六年()洛川、绥德、榆林单级师范学校先后停办。民国十二年()春,陕西省教育厅派督学高竹轩(榆林城人)来到绥德,选旧雕山书院开办“陕西省第四师范学校”,高竹轩任校长,同年五月,先后两次招收小学毕业生名,学制三年。十五年()春,井岳秀和道尹景志傅鉴于陕北女子国民小学校师资缺乏,即在榆林县立模范女子国民小学(该校年改为省立女师附小)创办榆林道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李楷。这年五月,道署拨银币元修建大门、教室等,十月,首批招女生仅10余人。十六年()三月,招生一班计36人,学制3年。同年,陕西省教育厅在延安城开办“陕西省第六师范学校”。

当年招收学生一个班。十七年()五月,榆林道立女师改归省立,易名为陕西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拨银币元,扩建校舍、教室,学制改为4年,学科未变。二十五年(),校名易为陕西省立榆林女子师范学校,学制改为4年,教职员增至40余人,设6班,有学生人。二十九年(),榆林女师更名为陕西省立榆林师范学校。从此,收男女生。三十八年()六月,榆师有教职员23人,学生人。民国十九年()十二月,井岳秀以“赤化”为由,将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封闭,至此,“四师”共招收12个班,培养学生共余名。

二十三年()六月,陕西省教育厅派督学高协和到绥德重新办学,改校名为“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为简易师范),校长高协和。民国二十九年()二月“绥德事变”后,绥师校长白进彩(字焕亭,米脂龙镇人)带领部分师生到横山县响水堡继续办学。这年,该校共有7个班,学生余名,教员26名。三十五年()九月,绥师多名师生转移到榆林城职业中学校。三十七年()绥师并入榆林师范学校。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陕西省教育厅派高伯定到延安开办省立延安师范学校,校长高伯定。

二十八年()一月该校移驻甘泉,五月又奉令迁往鄜县,九月改名为陕西省立鄜延师范学校,二十九年()二月又迁驻中部县。三十三年(),该校改名为省立黄陵师范学校,时全校有简师4班,初中3班,中师1班,学生共余名,校长李立楷。至三十六年(),该校毕业学生多名,其中女生10余名。三十七年(),该校解体。三十四年()六月,驻黄龙山垦区国民党八十军军长袁朴创办黄龙简师学校,当年招生54名。三十六年()该校停办。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分享点赞,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鼓励!如果想看更多内容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8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