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现如此多恐龙足迹,那恐龙去哪了

北京重点痤疮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12/9306228.html

陕西是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研究的发源地,年杨钟健院士和德日进最早报道了发现于陕西神木的恐龙足迹化石,这是中国关于恐龙足迹的最早报道。近些年在铜川、神木、商洛、子洲、中鸡陆续又有恐龙足迹发现的报道。

图1,陕西恐龙足迹分布图,Wang

一、恐龙足迹的发现概况

年西北大学杨钟健先生和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在陕西神木县的东山崖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一个禽龙足迹,足迹全长30cm,宽33cm,足迹的3个趾迹均较宽,其中中趾19cm长,9cm宽。同年对此进行了报道,这是中国发现恐龙足迹的首次报道。但直到年,德国古生物学家库恩才正式研究这个足迹并将其命名为杨氏中国足迹。

图2,黑龙江伊春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杨钟健(左)和孙革(右)

年西北大学杨钟健院士报道了西北煤田地质局程树森采集于陕西铜川焦坪煤矿前河露天东北邦坡的两个足迹化石,足迹被命名为铜川陕西足迹。

图3,恐龙足迹

年西北大学薛祥煦教授等人在洛南盆地的红色地层中发现了蜥臀类恐龙化石,薛祥煦等介绍了陕西商县泥质粉砂岩层面上发现了4个恐龙足迹,其中2个足迹标本被保存在商洛市二龙山水库管理处。

图4,薛祥煦教授

到后来,年陕西神木县中鸡镇公格沟白垩系地层中发现多处恐龙足迹,其中恐龙足迹3处,小型四足动物足迹2处。

图5,陕西神木

二、恐龙足迹的特征

(1)神木市恐龙足迹发现和保存在20世纪后,长期没有新的发现或研究进展。年,在神木市东南约25km处栏杆堡镇邱井沟村发现的恐龙足迹点位于下侏罗统富县组(J1f)下部含燧石条带之上的棕黄色中粗粒砂岩层面之上,恐龙足迹多为三趾型兽脚类和剑龙类。

图5,神木中鸡镇,E:三趾型兽脚类足迹,F—两趾型兽脚类足迹(唐永忠,)

神木市中鸡镇恐龙足迹化石分布在宝刀石犁村公格沟水库东岸边,在30km2红色丹霞景观内,目前已发现3处恐龙足迹点及2处四足动物足迹点均呈原始状态清晰保存。恐龙足迹点发现于中侏罗统延安组上部中粗粒砂岩层面中,恐龙足迹多为三趾型兽脚类剑龙和鸟脚类禽龙所留。

图6,恐龙足迹

(2)在安塞地区,在直罗组顶部的一套砂岩地层中发现4枚恐龙足迹,其中3枚为三趾型恐龙足迹;另外观察到3枚疑似恐龙足迹。根据足迹形态对比和足迹特征研究,推断三趾型恐龙足迹造迹者为大型肉食性兽脚类恐龙,其他足迹的造迹者难以确认。

图7,安塞地区恐龙足迹(李欣伟,)

(3)靖边龙洲恐龙足迹地点位于靖边县龙洲镇白土坪村。恐龙足迹赋存层位为下白垩统洛河组,足迹保存层面的岩性为紫红色薄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发育中小型斜层理、交错层理,为沙漠相沙漠湖沉积亚相-沙丘亚相沉积。恐龙足迹形成于浅水沙漠湖滨岸的沙丘环境。

图8,靖边龙州恐龙足迹

三、恐龙足迹的形成环境

陕西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说明了陕西以前是恐龙生活的美好家园。恐龙足迹化石主要分布在上侏罗统安定组、下白垩统洛河组地层,特别是下白垩统洛河组的中部层位的紫红色薄层细—中粒石英砂岩中。

图9,沉积岩

安定组为一套棕红、紫红色、紫杂色色调为主的粗—细碎屑岩旋回型沉积,可划分为3个次级旋回。

图10,紫红色砂岩

洛河组沉积时盆地具有准平原性质,河流宽阔,沉积了紫红、棕红、砖红色厚层砂岩,并夹有灰白色高岭石质细砂岩,砂岩体中发育大—巨型槽状交错层、交错层理,含砾砂岩、中粒长石砂岩夹少量粉砂岩沉积组合,属河流及冲积扇沉积。

图11,洛河组砂岩

通过与邻区对比,神木市恐龙足迹化石从早、中侏罗纪到早白垩纪均有分布,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中生代植物化石组合均以银杏类为主,真蕨类次之。

图12,侏罗纪海洋菊石

说明盆地当时植被茂盛、气候温暖湿润,是适合恐龙生活有利地区,古气候属于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温暖潮湿气候,并伴有干燥温带—亚热带气候。

图13,神木中鸡砂岩

下白垩统洛河组湖泊沉积中有少量的火山灰层(杂砂岩中有玄武岩熔岩屑),气候相对炎热干燥。孢粉以本内苏铁、苏铁、银杏、松柏等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锥叶蕨、卷柏孢等。古植物面貌总体反映出以干旱为主的温热古气候环境。

图14,苏铁

综上所述: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时代,对研究恐龙生活、演化以及灭绝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等时性。目前主要通过地层岩石组合对比、恐龙足迹化石类型对比以及古植物化石与孢粉等方法来综合确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