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解码千亿县善治富民为落点

解码“千亿县”:善治富民为落点

半月谈记者孙文豪

据统计,去年我国多个县级行政单位(不含市辖区)中,有43个县(或县级市)GDP总量突破千亿元,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5个。

“千亿县”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佼佼者。中办、国办近期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此背景下,总结县城发展的成功样板更多了一层全局性意义。

晋江鞋服制造业发达周义摄

“千亿县”版图

年,43个“千亿县”GDP总量超7万亿元。“千亿县”以不到全国陆地面积的0.8%,贡献了全国GDP总量的6.2%,平均GDP增速达12.6%,高出全国同期水平4.5个百分点。“千亿县”人均GDP达14.4万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3万元。

从地区分布上来看,东部地区“多点开花”,中西部地区则多是“一枝独秀”。43个“千亿县”中,东部共有35个,中部5个,西部3个。按省份来看,江苏一省就占据17席,浙江有7个,福建5个,山东和湖南各有3个。

“千亿县”中,8个县GDP超过亿元,分别是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晋江市、常熟市、慈溪市、宜兴市、长沙县,值得一提的是,前8名较上一年度没有发生变化。

综览“千亿县”的发展规模,一县强过一市,甚至跑过一省的现象令人称奇。一般来说,发展规模较大的县城需要依托中心城市,形成产业协作,成为中心城市发展引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少数则依托自身强大的能源资源或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地域品牌,成功跻身“千亿县俱乐部”。

何以“千亿”?

除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外,“千亿县”基本上都有前瞻性和稳定性兼具的政策支持、成熟度较高的产业条件和与之相配的人才基础。

这些优势条件并非一蹴而就,有些甚至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积累。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中国县域发展的苏南模式、晋江模式、温州模式等,这些模式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千亿县”的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部分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则是多种发展模式的混合体。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的工业驱动型。工业通常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持续推进工业化,对于县域空间来说,是促进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积累社会财富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工业产业,是多数“千亿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引擎”。如东部的启东市、温岭市,中部的肥西县、长沙县等,均是以培育龙头“链主”产业为依托,推动工业产业链持续向高端攀升。

——以外向经济为主的商贸驱动型。商业文化厚重、海外侨属众多的东部沿海地区县市,是中国县域空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代表。主动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同时整合区域内劳动力市场,帮助晋江市、义乌市、荣成市等地冲出县域空间,发挥出区位、人口结构等相对优势。本土特色与国际眼光相交织,这些县市孕育出一种地缘性商贸文化现象,产生了广泛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以本土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驱动型。在43个“千亿县”当中,有部分县市拥有“与生俱来”、不可替代的资源禀赋,这种绝对优势帮助其在县域发展竞争中占得先机,如煤炭资源丰富的陕西神木、内蒙古准格尔旗,白酒产业驰名中外的贵州仁怀等。近年来,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一些资源驱动型县域也积极延链、补链、强链,布局文旅、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产业,筑稳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石。

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里的经营户在整理货架江汉摄

向何处攀登

强县还需善治,善治才能富民。县城是一个有机体、生命体,管理者“知冷知热”,生命体才能“身强体壮”。当前,“千亿县”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持续推进治理能力建设,充分释放基层活力。

义乌市以“减窗行动”为抓手的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长沙县探索推广组级治理模式,开发搭建网上群众工作云平台;张家港市着眼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治理理念深入农业、制造业、金融业等各个领域,基层服务便捷化水平持续提升……“千亿县”在抓经济的同时,也力促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形成社会创新活力充分涌动的生动局面。

可以说,从产业兴旺到治理有效,“千亿县”发展已渐成特色。从“千亿县”的主流发展路径可以看出,推进县域社会发展,要盯住以产业发展为抓手的城镇化进程,以畅通资源要素流动为枢纽,以善治富民为落点,夯实工业为基,做大第二产业,调优一、三产业,不必一味求全,而要培育地区、行业内的增长极,以“龙头企业”“领头产业”带动地域发展。

与此同时,比较“千亿县”与其他县域的发展现状也可以看到,县域社会发展尚存在许多待解难题。如发展不平衡,地区、省域甚至是市域内的发展差距较为明显;民生改善程度有差距,强县与富民尚未能统筹推进;部分县域发展资源消耗较大,资金、技术等要素不足;区域间存在发展壁垒,合作意识较为薄弱等。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县域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牵引下,社会期待县域空间有更大作为。作为城乡连接点,县域空间要立足自身特点,以城乡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城市-县城-镇村的产业链合作体系,在城乡融合趋势下优化配置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畅通县域消费市场,更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让更多县域发展壮大起来。

(刊于《半月谈》年第13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