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10/8733705.html
盛夏,爬上纳林采当村最高的沙丘,极目远眺,推土机、洒水车在沙窝里若隐若现,上千亩拦腰高的玉米地像是用刀子切出来般齐整。眼前,蓝白相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黄沙里显得格外耀眼,而米外的亩紫花苜蓿开得正盛,穿行其中仿佛置身熏衣草的世界……
纳林采当是蒙古名,汉意为一个狭窄的水草丰美的地方,地处神木中鸡、孙家岔、锦界、尔林兔四镇接壤区,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户、人,是中鸡镇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也曾是全镇唯一的无产业支撑、无集体经济、无青壮年劳力、无增收渠道的“四无”贫困村。
相较周边产煤区那些早就富起来的左邻右舍,纳林采当村直到年才摘掉了“穷帽子”。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该村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开辟了“招商引资+产业转型+美丽乡村+集体经济+双扶双脱+幸福康养”的“六位一体”整村推进脱贫模式,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得到市委书记戴征社的赞许和肯定。
选个好班子,集体强起来
6月23日,适逢周末,村支书方建岗一家五代人围坐在院子里,将晾晒好的紫皮大蒜装箱封存,等快递公司上门收货,发往外地,一箱10斤,每斤10元。
“6分地,收入将近1万多块钱。”方建岗直言自从当了“村官”,家里的营生就撂开了,种多了根本忙不过来。这个体形微胖、被村民们笑称“刀子嘴豆腐心”的老书记,十多年前就在神木做生意过上了发家致富的好日子。年,他被村民们硬拽回来,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一年几百万元的生意只能转给亲戚做。从那开始,方建岗一头扎进沙窝,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村子里。
修路、改电、招商……几年下来,纳林采当村的变化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年换届时,按照“五个好”要求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三委”班子,并立足于将班子成员培树成标杆,这一次,方建岗再次当选并获得连任。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在中鸡镇党委书记白永清看来,对基层来说,选好人、用好人就是最大的党建。
纳林采当村有党员31名,其中在家党员22名。如何发挥这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村组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新一届村领导班子成员思考的问题。
77岁的老党员高永才,不仅能做一手好饭菜,还会理发。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每月农历二十八,自愿为村民理发,同时主动为村委会打扫卫生,到村敬老院服务。
在高永才们的带动下,纳林采当村的党员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实行党员承诺践诺制,亮党员身份,展党员风采。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为了带领全村群众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抱团发展”的模式,年年初,方建岗带上村委会成员,先后到河南省开封市、甘肃省民乐县考察大蒜种植。
大蒜试种成功后,村上又成立了合作社,采取村民入股的办法,筹集90万元建了70个大棚、10个蒙古包,其中20个大棚和蒙古包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其余大棚计划试种秋冬大蒜和草莓、西红柿等采摘类作物,依靠离红碱淖景区近的有利条件,吸引游人,增加收入。
除发展大棚蔬菜外,该村又试种新品种玉米0多亩、饲草多亩。在养殖产业发展方面,全村养羊已突破1万只,养殖种驴近头,努力通过示范引领,让更多的村民尽快走上靠产业转型升级致富的路子。
“省级卫生村”“脱贫攻坚工作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这是近年来纳林采当村对外获得的荣誉。年年底,在党员、群众代表和驻村干部进行的“两力两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对上级要求的执行力,基层党组织对突出问题的解决率、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率)测评中,纳林采当村党支部综合得分分。
“群众的认可,是我们干好事业的最大动力。”已荣获第五届“榆林好人”爱岗敬业的方建岗说,完全有信心将纳林采当打造成全镇村级组织的排头兵和全面发展的样板村。
引进大项目,群众富起来
过去的纳林采当村,出行条件并不好,交通成为制约招商引资的瓶颈。
“要想富,先修路。”年以来,中鸡镇帮助村上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多万元,新修了纳林采当村到庙壕村17.9公里、纳林采当村到锦界镇窝兔采当村6.4公里的高标准油路,修通了连接7个村民小组的6.3公里砂砾石公路。
两条油路分别与锦大公路、红(碱淖)店(塔)公路连接,大大改善了村上的出行条件,这为后来引进恒源集团农丰农业、长青健康科技两个企业在村上建设种植养殖基地,争取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纳林采当村总土地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林草地亩,但土地“撂荒”严重,利用率不高。“土生金”,这个传统五行中的相生概念,在土地流转和农村“三变”改革的背景下,被现代农业赋予了新的意义。
为此,镇、村上下一心,主动上门寻亲引进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长青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神木万永胜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村上建设各自的种植、养殖基地,仅土地流转一项,就可为全村每年增收50万元。
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流转土地亩,时间30年,投资0多万元,建起了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项目;长青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亩为玉米、花生高产种植基地,流转亩五荒地将开办肉食品加工厂;万永胜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亩,重点发展特色产品种植培育工程,发展特色农业。
目前,恒源等3个公司在各自流转的土地上,如火如荼地建设着。“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农民陈旧的思想观念。”在中鸡镇包片干部张彦荣看来,这些企业的引入,不仅能解决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还将为全村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兰在和毫不掩饰内心的喜乐。很难想象,一年前,他还是一个挣扎在贫困线,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贫困户。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一家四口人中,除了兰在和,其妻子、儿子和儿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仅靠他一个人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家里房屋破旧,根本无钱新修。
在村上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兰在和争取到了恒源集团的危房改造项目,新修了3间楼板房。他本人身兼恒源农丰农业公司的饲养员和村上的护林员,每个月有近0元的工资收入。
不仅如此,恒源集团还先后免费给兰在和提供了60只白绒山羊,助其发展养殖业。去年,他又通过畜牧引种买了10只羊子,如今养殖规模初步形成。年,经测算,兰在和家庭人均纯收入为.75元,光荣脱贫。
据悉,全村43户贫困户共享受各种扶持资金万元,涉及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健康扶贫和兜底保障等多个方面。
建成敬老院,老人乐起来
道为大,德是本。存敬畏,知感恩。……
这是爱好书法又喜写诗的白永清在神木信贷危机发生后所作的《中鸡镇精神扶贫暨厚德新民三字经》。如今,中鸡镇的中小学生人人都会背诵这首属于他们自己的三字经。而在纳林采当村,躬身孝道,践行三字经,已成为村民们引以为傲的名片。
“一早上漫了几亩地,身体还行。”79岁的郝生华说,当了一辈子农民,闲不住。他说的几亩地,是指纳林采当村敬老院的10多亩自留地。
年8月8日,在恒源集团的大力资助下,投资70多万元,纳林采当村敬老院举行入住仪式,这个在原村小学旧址基础上改建成的幸福康养院,迎来了首批入住者,23名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和体弱病残者被收养入院,实现集中就地养老,并采取医养结合、半农半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办法,让他们过上了安心、静心、舒心、开心、放心的好日子。
“每人每月只要块钱,再不收取任何费用。”方建岗坦言,收取的费用连饭钱都不够。为了把敬老院一直办下去,镇、村组织动员神木有爱心的企业和企业家为敬老院出钱捐物,尽最大努力,为老年人生活舒适创造条件。
敬老院建起至今,已收到各界捐款近60万元,保证了老人们的吃、穿、看病等费用。村集体还为敬老院提供了10多亩种植基地,老人们自己动手,种植玉米、土豆、蔬菜,并自建温室一座,养鸡、养羊、养猪,肉蛋和蔬菜实现了自给,老人们集中就地养老,劳动变成了一种休闲,探索出了贫困村就地集中养老的新模式。
树老怕枯,人老怕孤。目前,34名老人在这里安享幸福晚年。每逢老人们生日,子女们都要买上生日蛋糕、肉和新鲜蔬菜,从四面八方赶到敬老院,筹办由敬老院全体老人参加的生日宴,这已成为敬老院所有老人过生日的规矩。
过生日也成了敬老院老人们的集体节日,红红火火的场面既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加深了相互间的感情,又活跃了敬老院的气氛,愉悦了老人们的心情。每到这个时候,镇上会专门派文化馆馆长领着来院给老人过生日的子女们,到敬老院的感恩堂诵读感恩词。
“一天三顿饭都有人伺候,比在家里强多了!”77岁的李在在老人笑言在敬老院过上了“好活”日子。
好村风越吹越盛。村上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民事纠纷调解组和道德讲堂宣讲组。制定村规民约,化解邻里纠纷,宣讲古今中外的孝老爱亲故事,宣传镇上三年来表彰的20名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通过宣讲让全村人人遵纪守法受教育、老幼和睦相处受启发,激发人人想着做好人、处处思谋行善事。眼下的纳林采当村邻里和睦、互帮互助、互敬互让,争当文明户、争做文明人蔚然成风。
“纳林采当村的脱贫是压茬进行中。”在白永清的规划中,已经将纳林采当村作为精准扶贫的孵化基地、示范基地和试验基地,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医疗扶贫等多元化的扶贫模式,都已在这里得到探索和实践。在年至年实现精准脱贫后,纳林采当村年至年要全面小康,年至年可实现乡村振兴。(图片均来源于神木新闻,内容来源榆林日报)
整理
爱上神木编辑部海草
来源丨神木新闻网
提建议、投稿爆料、广告合作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