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死杨令公这个黑锅,不能再让潘美背了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0927/115874.html
杨家将的故事

在崇拜英雄的中国,杨家将的故事堪称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传奇故事。

绘画:杨家将

千百年来,人们将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将其编成小说评书,在民间广泛传播。

以杨令公为首、以佘太君、杨七郎、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等为主的杨家英雄群体,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金沙滩血战、杨令公碰碑、杨七郎被害,杨五郎出家,佘太君出征、穆桂英挂帅等等,几乎每个上了岁数的中国人都能扯上一段。

尤其是老将杨令公,他身经百战,威震四方,人送外号“杨无敌”,后因奸臣潘仁美的陷害,在陈家谷战役中身陷重围,在潘不发救兵、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头撞李陵碑壮烈而死。

每当看到这个片段,几乎每一个人都会为杨令公的遭遇扼腕叹息,为潘仁美陷害忠良、见死不救的卑鄙行为瞋目切齿。

作为害死杨令公的主凶,潘仁美几乎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奸臣,不但自已遗臭万年,而且祸及潘氏后代子孙,就像秦岳两家一样,民间逐渐形成了“潘杨不两立”、“潘杨不通婚”的说法和习俗。

实际上,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民间的艺术加工,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杨家将中的众多英雄人物和事迹,都是后世虚构的。正史中的潘仁美,不但不是奸臣,反而是知兵善战、有勇有谋、战功赫赫的北宋开国名将。

下面,让我来为你揭开杨令公之死的真相吧。

杨令公和潘仁美

杨令公,本名杨业,原名杨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省神木县)人。

杨家本是麟州地方上的豪强,世代习武,称雄于当地。

在五代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为了自保,杨业的父亲杨弘信纠集人马,大练兵丁,抵御辽国的入侵。

后晋时期,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荐举自己的弟弟刘崇为麟州刺史,杨弘信趁机与刘崇结交,并让自己的大儿子杨重贵随侍刘崇左右,杨重贵为人洒脱,善于骑射,深得刘崇的喜爱,将其收为义子,并赐名为刘继业。

刘知远建立后汉后,刘崇被任命为太原留守,不久加授为河东节度使、同平章事。

四年后,后汉被后周取代,刘崇为对抗后周,自立为帝,建立北汉政权。作为刘崇最信任的将领,刘继业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北汉军民称其为"无敌",并被刘崇封为建雄军节度使。

绘画:金刀杨令公

公元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经过数月苦战后,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但刘继业为报答刘氏之恩,仍据城坚持战斗。宋太宗早就听说过刘继业的大名,便让刘继元劝他投降,刘继业有感于宋太宗的诚意,再加上他也有志于国家统一,便解甲来见宋太宗,宋太宗非常高兴,令其恢复本姓,并授予右领军卫大将军之职,刘继业从此复姓杨氏,去掉继字,改称杨业。

后来,宋太宗考虑到杨业具备丰富的对辽作战经验,又任命他为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受大将潘美节制。

潘美,便是杨家将故事中的大奸臣潘仁美的原型。

潘美,字仲询,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年轻时风流倜傥,胸怀大志,他曾对村里人说:大丈夫不立功名、取富贵,一辈子碌碌无为,岂不羞耻?于是前去投奔柴荣。

潘美武艺高强,性格豪爽,胆识过人,颇得柴荣的赏识,柴荣登基后,提拔他为侍从武官,参与军政事务,和执掌禁军的赵匡胤一见如故,关系密切。

公元年的高平之战,是周世宗柴荣上台后的立国之战,这一战,柴荣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扭转不利战局,大败北汉、契丹联军。在战役进行中,潘美率几千士卒扼守江渚岭,阻击北汉援军,立下大功,战后被提拔为西上阁门副使。

赵匡胤陈桥兵变时,潘美冒着被后周夷灭九族的风险回开封报信,成功说服后周众臣接受现实,帮助赵匡胤兵不血刃完成权力交接。

镇守陕西的保义军节度使袁彦,向来与赵匡胤不对付,赵匡胤担心他不听使唤,潘美自告奋勇,单枪匹马前去会见袁彦,一番掏心窝子劝说后,袁彦心悦诚服地跟着潘美入朝觐见赵匡胤,表达忠心,对其他摇摆不定的节度使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此后,潘美又马不停蹄,参与了宋初一系列重大的军事行动,镇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带领数万精兵征服南汉,与曹彬配合征服南唐,随宋太宗赵光义攻灭北汉等,为大宋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军功而论,潘美是仅次于曹彬的北宋开国名将,宋真宗咸平二年(年),潘美被追封为郑王,并配飨太宗庙庭。潘美的名将地位,亦被后世肯定,明朝初期,朱元璋建帝王庙,把不同朝代的杰出帝王集中到一起来祭祀,作为“皆善始终”的北宋功臣,潘美得以从祀于帝王庙。

潘美画像

有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潘美的人品。

赵匡胤夺取皇位后,在范质、赵普、潘美等人陪同下进入皇宫,见到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孩子,便问是谁,宫女回答说:“这是周世宗的儿子。”

赵匡胤回头向众人询问怎么处理,范质与赵普都说要斩草除根,潘美却沉默不言。

赵匡胤问潘美为啥不表态,潘美说:“臣与陛下都曾是周世宗的臣子,劝说陛下杀掉这个孩子,则辜负了周世宗,劝说陛下不杀,陛下必定对我生疑。”

赵匡胤点头说:我已经夺取了人家的皇位,怎么能再忍心杀了人家的孩子?于是让潘美把这个孩子带回家收养,潘美为这个孩子起名为潘惟吉,对外声称是自己的侄子,将其抚养成人,后来潘惟吉官至刺史之位。

宋太宗灭掉北汉之后,直接将潘美留下来驻守,屯兵边境,抵御辽国,刚刚归降北宋的杨业,也成为潘美的得力部将。

实事求是地讲,作为上下级关系的潘美与杨业,从已知的史料来看,相互配合还是比较好的。比如说,太平兴国五年(公元年)三月,辽景宗发兵十万进攻雁门。杨业自领数千骑兵从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

雁门关一役,成为杨业归宋后取得的第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仗,向大宋军民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当然,这场胜利也是潘、杨两位将帅之间密切配合的结果。

战后,潘美因功被封为代国公,杨业则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

雍熙北伐

宋太宗灭掉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结果在高梁河一役中,被严阵以待的辽军击败,宋军全线溃退,死伤无数,宋太宗本人也臀部中箭,乘驴车逃走。

四年后,辽景宗崩逝,长子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耶律降绪当时才12岁,凡事皆由其母萧太后做主。辽国主少国疑,政局不稳。

宋太宗赵光义趁机蠢蠢欲动,积极筹划北伐事宜。

一方面,他想报七年前惨败高粱河、臀部中两箭的旧仇,挽回自己在大宋臣民中的高大形象。当然,更主要的是要夺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地区,完成统一国家的历史使命。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年),宋太宗亲自主持军事会议,将宋军分成三路进军。

东路军由名将曹彬为主帅,崔彦进为副帅,出雄州(今河北雄县),攻取涿州,牵制辽军主力。

中路军由名将田重进为主帅,出飞狐口(今河北涞源),夺取蔚州等地,负责截断辽军西进的道路。

西路军由名将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帅,出雁门,夺取云州等山后(太行山以西)地区,然后转掠山南(太行山以东)。

雍熙北伐示意图

在宋太宗的战略规划中,东路军虽是主力,却非主攻,其主要任务是在正面摆出佯攻姿态,牵制住辽军在幽州附近的军队,从而为中西两路大军争取时间。真正的奇兵是西路军,待西路军完成战略目标后,三路大军会师幽州,最后再与辽军主力决战。

三路大军主要将领都是经验丰富、战功赫赫之名将。比如说东路军主帅曹彬,乃是北宋开国第一名将,曾先后主导或参与灭后蜀、灭南唐、伐北汉等重大战事,其他诸如崔彦进、潘美、杨业、田重进、杜彦圭、米信、李继隆、李继奋等,也都是一时之名将。仅曹彬挂帅的东路军,就集中了三十余位主要的将领,堪称将星云集。

除了名将之外,还有精兵,宋太宗集中了几乎全部军中精锐,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举解决燕云问题。

北伐开始后,三路大军进展顺利,很快收复了不少失地,作为西路军主帅的潘美与副帅杨业,配合默契,进展迅速,一鼓作气拿下山后九州中的寰州、朔州、云州、应州。

然而,平素以稳重而著称的东路军统帅曹彬,却在众将的怂恿裹挟下,过于轻敌,贪功冒进,指挥失当,出乎意料地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被辽名将耶律休哥击败!

宋军死伤无数,拒马河为之断流!

此战,成为宋太宗雍熙北伐的转折点。

宋太宗见大势已去,于是急令中、西路军撤退,沿边境驻军防守,防止辽军反扑。

中路军田重进全师而还。

而潘美所率西路军却在撤退途中,出现了意外。

(雍熙北伐过程,可参看本人上篇作品《名将折戟歧沟关,大宋从此患上“恐辽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