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m.39.net/pf/a_5882648.html
“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站位不高,整改态度不坚决,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整改中不敢动真碰硬,对大企业不敢管、不愿管。”
“敷衍整改、表面整改较为常见。假装整改问题多见。”
5月13日,陕西再次遭到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且措辞严厉。环保的执法权,本是作为“史上最严环保法”赋予的“利齿”,在一些地方总确实能“咬”到关键处,但部分地方却成了“磨牙的工具”“表演的道具”。环保执法权的丧失,导致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关系扭曲变形,污染事件得不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问题时有发生......
不严管也就意味着无厚爱。软弱无力的环保执法权,伤害的仅仅是环保部门吗?陕西的环保到底病在何处?
陕西的大企业为何如此难管?
欲治其病,先识其由。
年11月3日至12月3日,督查组对陕西省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统筹安排专项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督察组于年5月13日向陕西省委、省政府进行反馈。
梳理反馈意见不难发现,督察组肯定了陕西省整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也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政治站位不高,整改态度不坚决,责任落实不到位,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问题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值得警醒和深刻反思。
“陕西在整改中不敢动真碰硬,对大企业不敢管、不愿管。”第一轮督察5次转办陕西黄陵煤化工公司污染问题,但始终整改不力。年全国人大执法检查时又发现延长石油兴化化工公司偷排废气、金堆城钼业公司二氧化硫长期超标排放等突出问题,此次“回头看”还发现韩城龙门煤化工公司等4家类似企业环境违法问题突出。
说到这里,坊叔很是心累,因为这些污染问题坊不止一次的报道过。然而,大企业的污染事件却像陷入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屡禁屡犯,难以根治,“花”落谁家,不过迟早而已。
为何这些污染大企业这么有大胆量,让法规与政府都管不住?一位环保部门的内部人员道出了实情:级别不够管,处罚不够劲,利益却足够多!
原因之一是执法功能下移之后,企业一般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由市县进行管理。一般的大企业层级比较高,有的甚至是正厅级单位,县区的环保执法力量要管住这样的企业存在难度。其次,目前的环保法规处罚劲道还是稍显不足,即使罚款的上限对于大企业而言也可以忽略不计,环境违法成本过低,导致企业也热衷于以罚款了事,地方环保部门权责有限,以罚代惩也算一个好办法,大企业不缺钱,一些国企觉得钱不是自己的,因此,面对问题靠罚款成了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另外,这类大企业一般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在当地都属于被“供奉”级别的,因此监管上存在难度。当然的确存在一些客观原因。
那么,相关职能部门是没有办法,还是没有真想办法?坊叔以为,问题很棘手,但不能“等靠要”,不能口号天天喊,工作却不落地。
错误的政绩观越走越偏
若说陕西一些地方的环保执法不硬气,似乎也不妥当。毕竟,极个别区县却对部分领域还是动了“硬”刀子的。
比如,宝鸡市高新区、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在“散乱污”整治过程中“一刀切”,在未充分甄别和排查认定的情况下,为应对监督检查,紧急采取断水断电或逼迫企业自行“三清”等措施,导致部分非“散乱污”企业被迫关停,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彬州市打着“治污降霾”的旗号,强制拦截车辆接受洗车服务并收取费用,直至年8月底被生态环境部通报后才停止,影响十分恶劣。
这在坊叔看来,这样荒唐的行为是错误政绩观作祟。大企业管不住、不敢管,就拿“软柿子捏”。要么假装整改应付督查,要么“一刀切”显示自己很认真,殊不知,这种欺上瞒下,不尊重科学规律的滑稽表演,把严肃的整改变成了一场闹剧。
而更值得担忧的是,这样的政绩观会走出更多歪路。
例如,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政绩观下,地方政府可能成为违法违规事件的“帮凶”。此次中央环保督查指出,年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时放松要求,在适度开发区开发建设活动管理方面,以负面清单方式代替“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并删除“巴山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参照本条例规定执行”条款,致使与秦岭同为我国中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巴山生态环境保护无据可依。
地方有意无意地为违法违规行为开口子,甚至修改法规的背后,是一笔利益相关的“升迁账”。一些官员认为,只要经济账好看,升迁之路自然敞亮,这导致一些地方政府逐渐走上了一条弄虚作假、敷衍环保的不归路。
神木被污染的河流吴超/摄
而这种选择性“失明”的感染范围大,破坏力更是难以预估的。在陕西神木,当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仍显不足,去年9月,坊叔在神木调研期间发现,当地牺牲环境换取GDP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神木县燕家塔工业园区,沿途一座座山体被挖得面目全非、岩石裸露、煤层尽显,原本的山体被挖成了近百米的巨坑,几十辆卡车飞驰而过,黑烟弥漫。在这里,看不到青山绿水,看不到生机。当地把这种露天开采煤矿称为“明盘”,虽然严重破坏环境,但是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当地监管部门置若罔闻,任其疯狂开采。
发源于内蒙古的乌兰木伦河流经神木,水质变得乌黑不堪。在神木县孙家岔镇,村民反映经常有企业夜间排污,污水直排乌兰木伦河。坊叔在河边行走,一阵阵恶臭扑面而来,河水乌黑发亮,远处的何家塔煤矿储煤罐矗立在河边,传输带横跨河面。
安康市紫阳县境内由于非法开采导致巴山山体遭到大量损坏张伟/摄
在安康市白河县茅坪镇一家名为永宏化工厂的企业,年年遭群众投诉偷排废水废气,却年年不起作用,茅坪镇上的居民意见很大。村民告诉坊叔,永宏化工厂在生产黄姜素过程中添加大量的盐酸和硫酸进行发酵,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弥漫在茅坪镇茅坪村周边,生产废水通过河流偷排。
在坊发稿前,仍然有当地村民在投诉,五天前工厂仍有废水偷排现象。他们这些年来多次向白河县、安康市多个部门投诉但效果都不太大,白河县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甚至告诉村民,他们也没办法。当地上百名群众盖满红手印的签名投诉信让坊叔震撼,但可惜的是问题至今仍未结果。而根据白河县反馈给上级的情况是:白河县环保局责令该公司在臭气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和臭气检测未达标前不得恢复生产。但事实上偷排现象却依旧在发生。
为了经济发展,有些地方政府欺上瞒下,一方面,对上百名村民多次投诉,官方不仅态度暧昧并未深究,拿“已处罚”敷衍了事,甚至威胁举报村民;另一方面,对上级部门的督查、责问,假整改、真应付。有村民质疑,这样带血的经济,不知道发展到底是在为谁?“保护伞”是给了村民还是企业?
如果说每个地方的口袋里都有一张“双面卡”:正面是经济总量储蓄卡,数字总在不断刷新;反面则是生态环境信用卡,不少地方赤字严重,欠账不少。那么,一些地方政府对环保执法挑肥拣瘦、避重就轻,甚至默许与纵容的做法,将会滋生更多“污染细菌”去透支这张“双面卡”。
抓不住重点的“哲学贫困”这么破?
不可否认,在环保的道路上,陕西有一大批干部为了保护碧水蓝天付出了不少,他们中大部分人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陕西环境的改善做了大量的个人牺牲,陕西也涌现出了延安等地“绿”“利”双赢的典型案例。
督察反馈以来,陕西更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解决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截至年3月,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问题已基本办结,其中责令整改家;立案处罚家,罚款万元;立案侦查13件,拘留8人;约谈人,问责人。
然而,坊叔也注意到,在环保工作方面,一些干部却患有“哲学贫困”: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不多见了,但不顾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仍有;守底线、保基本的弦绷紧了,但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不切实际高指标的现象仍有。有人喜欢拍脑袋、大呼隆的现象仍然存在。
比如,对用煤大户电力企业减煤要求宽松软,泾河新城与泾阳县对治理监管互相推诿扯皮,西安市对群众多次举报问题调查不严不实;渭北“旱腰带”区域宝鸡、铜川、渭南等地矿山治理恢复工作敷衍应对,严重滞后等,却在西安市、西咸新区、铜川市、韩城市等地,把小吃店、停车场、网吧、宾馆纳入“散乱污”范围......
这种抓小放大,无视主要矛盾而揪住次要矛盾死死不放的行为,是在民众面前暴露了无知,弄了个难堪,还险些砸了政府的招牌。
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既能管住大企业,又能不伤及群众最基本的利益。之于陕西,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既考验着干部的智慧和政治敏锐度,也考验着干部的担当和人民观。
如果说过去我们抓经济建设主要靠基础建设、发展产业、招商引资,那么今天追求绿色发展,更需要统筹协调,做好关停并转、节能降耗的“减法”,学会生态修复与补偿的“加法”,探索生态经济、新兴产业的“乘法”。
不怕患病,只怕讳疾忌医。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表示,对反馈意见和整改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诚恳接受、主动认领,坚决全面彻底整改,确保把反馈意见转化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成效。相信陕西的环保事业会在“错题”中成长,重新以新的姿态挺起胸膛。
(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