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跌破1,结婚人数创17年新低,人

小孩白癜风的图片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643257.html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余思毅

近日,“人口出生率首次跌破1%”登上热搜。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首次呈现为个位数,创下了来的新低。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也创下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此外,统计年鉴还显示,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年创17年来新低。在离婚数据方面,年共有.9万对人离婚,较年减少了万对。离婚率则是罕见回落,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

出生率低、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男女比例失衡与低生育率有直接的关系吗?婚姻制度是否发生了新变化?11月25日,时代财经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

陈卫指出,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流动人口加速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都会显著促进结婚率、出生率的下降。“全世界范围初婚年龄都在推迟,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对于结婚率、出生率下降的影响,陈卫表示,这会进一步加重少子老龄化。在陈卫看来,与结婚率下降相伴随的是未婚同居人数不断增长,与出生率下降相伴随的是人工流产率的居高不下。

陈卫进一步解释道,在西方婚姻与生育之间是弱关系,而在中国则是强关系。西方国家同居,即非婚生育成为整体生育的重要、甚至主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是源于对非婚同居和婚外生育给予承认和保护,并尝试像法律婚姻一样将其制度化。他建议中国也可考虑将稳定的同居关系或事实婚姻给予法律保护,以利于生儿育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未来结婚率、出生率还将持续走低

时代财经:人们总爱祝贺新人“早生贵子”,结婚人数下降、出生率低的原因有哪些,两者是交织影响吗?

陈卫:中国出生人数以及结婚人数的变化既体现了人口再生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生育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不同影响。

出生率低、结婚人数下降是一种周期性的人口变化趋势。如果把时间拉长,我们发现在年代、年代都出现了结婚率、出生率下降地现象,年代以来又出现这种下降。所以不能只截取一个小片段大加渲染,而忽视长期性的变化趋势。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正在经历的结婚率下降与初婚年龄加速推迟有很大关系。年代和年代,初婚年龄推迟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很大关系,而目前则是在生育政策不断放宽的条件下发生的,这代表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时代财经:能具体谈谈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发挥决定作用吗?

陈卫:我们通过人口学分解方法对近年来中国出生人数下降进行分解发现,从实行单独两孩政策以来,即年11月以来,几乎所有影响出生人数的人口学因素都在促使出生人数下降。

其中包括,育龄妇女规模和已婚比例的下降趋势在持续压低出生人数。年以来育龄妇女年龄结构促使出生人数下降,而年和年已婚生育率下降又进一步压低出生人数。

值得注意的是,育龄妇女规模下降和结构老化是由以往的生育政策和生育率下降决定的,而婚姻加速推迟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

根据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年-年,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23.6岁上升到26.5岁,平均初育年龄由24.3岁上升到27.3岁,均推迟了3年。而且年以来的推迟幅度明显大于之前年份。

婚育年龄的显著推迟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扩张带来的女性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有很大关系。

七普结果显示城镇化率达到63.89%,比六普上升14.21个百分点。中国的高等教育程度人口大幅度增长,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六普的人上升为人。中国实行高等教育扩张政策,使得在过去30年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增加了10倍,已经超过50%。育龄人群中高等教育比例上升,即使各类教育程度的生育率不变,整体的生育率也会明显下降。

时代财经:这些原因是结构性的、难以逆转的吗?

陈卫: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巨大的流动人口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都会显著促进结婚率、出生率的下降。

全世界范围初婚年龄都在推迟,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初婚年龄还将发生进一步、更大地推迟,因此对未来结婚率、出生率还将持续发生压低作用。

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

女性面临“母职+公职”双重压力

时代财经:除了上诉原因,文化也会影响女性推迟结婚生育吗?

陈卫:低生育率问题在亚洲国家尤为明显。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地区,结婚是一个带着很多附加条件的“包裹”,这些附加条件包括承担家务劳动、生孩子和照料孩子。家庭内部家务劳动分工的不平等使得很多女性推迟结婚、生育。

这个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社会对女性存在“母职+公职”的双重期待。

以生育二胎为例,根据我们的调查,生育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和照料负担是目前阻碍家庭生育二孩的两大现实性限制因素。在不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女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经济条件不允许”。

城市不断攀升的房价、越来越高的养育费用、市场养育服务的高成本让家庭“生不起”、“不敢生”。尤其是全社会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家庭对教育存在过度追求的现象,学区房、课外辅导等精养型的养育方式使得养育成本非常高。

“没人帮忙照顾孩子”是影响城市女性不想再生孩子的第二大因素。现阶段中国托幼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没有普惠性的0-3岁婴幼儿托幼服务体系,孩子照料压力完全由家庭承担,目前的主流养育模式是夫妻自力更生、由父母帮忙辅助照顾。

市场环境对女性并不友好,对女性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就业、升职等歧视长期存在。女性为了在市场上获得跟男性同等的竞争力,只能选择推迟结婚、生育。

时代财经:除此之外,结婚人数下降与超常规的性别比例有关吗?男女比例失衡也与低生育率有直接的关系吗?

陈卫:应该是有关系的,但是不能确定有多大程度的影响。

最近我们在做婚姻的研究,农村的初婚年龄一直低于城镇,但是可能会掩盖农村男性婚姻挤压的现象。

我们的研究使用一种新的方法,发现年前后农村男性的婚姻挤压问题开始显现,因为受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衡影响的人群陆续进入结婚生育年龄。

虽然性别比例失调会对结婚率、出生率产生影响,但是其影响是比较小的,远远不足以解释近年来结婚率、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近年来的下降主要还是由于适婚人群规模的明显下降和初婚年龄的加速推迟。

时代财经:社会学上有关于婚姻制度的讨论,有研究或观点认为,婚姻制度终将瓦解,人们的心理、生理需求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得到满足。你认为,结婚登记人数已连续7年下降,去年创17年来新低。除了疫情的影响,是否在经济、社会等原因的推动下,婚姻制度已经发生新的变化?

陈卫: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研究。

即使中国的婚姻制度长期比较稳定,但是也一直在发生变化,而结婚人数连续7年下降不能说明婚姻制度可能走向瓦解。

中国在年代后期到年代初结婚人数也是一直在下降,但后来结婚率、出生率又上升了。所以,这个问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以及更多科学严谨的研究。

建议将稳定的同居关系或事实婚姻给予法律保护

时代财经: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出生率低、结婚人数下降分别会带来哪些不社会影响?

陈卫:结婚率、出生率下降会进一步加重少子老龄化。但是与结婚率下降相伴随的是未婚同居的不断增长,与出生率下降相伴随的是人工流产率的居高不下。

因此,这正反两面的现象和趋势都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