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折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走进内蒙古对话折

北京白癜风是怎样引起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20810/11456193.html

府谷折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走进内蒙古对话折氏文化

王树强/文

一、折家将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上,出了很多著名的将门,如杨家将、呼家将、岳家将、折家将等等。其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府州折家将,折家将十世为将,护佑中原,镇守西北三百载,堪称中华第一将门,中国赖之。折家将一共延续了十一代,出了四任节度使、十二任知州,并且代出名将,其中女将延续有八代。男将50多位,女将40多位。历史上,折家将先是和契丹作战,到了北宋,又要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杨家将里的佘太君,并不姓佘,而是折。

府谷境域主要在黄河大“几”字以南,沿河游离摆动。这片现属陕北高原、鄂尔多斯高原的地域,旧志称为河套地或者是河南地。也有史记河曲地——因为这段黄河弯曲较多。隋唐五代,府谷境在河套之南,唐文宗太和二年(年),就有府谷镇之名,基本是朝廷安置突厥、鲜卑的羁縻之地。

近年来,府谷县把大力挖掘折家将文化资源、传播弘扬折家将爱国传统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之举。府谷折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于年应运而生。府谷折家将研究会的研究人员在地方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研究折家将文章,成绩斐然。这是顺应历史潮流,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大好事、大善事。

二、鄂尔多斯折氏商会

初冬晖霜,11月14日,府谷折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一行应鄂尔多斯内蒙古折氏商会和乌拉特前旗原人大常委会主任贾文广邀请,深入两地探寻折氏在内蒙古地区的活动轨迹,寻访历史的遗迹,加强折氏文化交流。

鄂尔多斯,这是一个英雄上马的地方,我们研究会一行纵车驰骋在包茂高速,内蒙古折氏商会策划人折伟早早地在他的会所为我们预定了房间,早在去年在鄂尔多斯召开完折氏宗亲联谊会后,折伟就来到府谷寻祖折家将历史文化,折家将沧桑而又厚重的历史深深的敲击着这位折氏年轻人的心,经过一年的沉淀,他决定筹划内蒙古折氏商会,助力折氏宗亲事业发展,团结折商企合作,实现折氏宗亲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晚上,折氏宗亲们专门设晚宴招待,十几个各行各业折氏宗亲聚在一起,蓬荜生辉,群贤毕至,大家茗茶品酒,畅所欲言。大家围绕着:我们为什么会成立折氏商会,如何进行折家将精神的宣传,积极讨论经济与文化(酒业,商会),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折氏商会进行了交流……与会宗亲代表逐一发表想法和意见。

折伟谈了自己组建折氏商会的目的以及框架初步构想,这是一个折氏很有思想的年轻人,有想法,有未来;恒利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我们的宗亲组织必须要做,而且要长期可持续发展下去;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自然资源局折永东表示,作为折氏后裔的一员自己义不容辞,折氏商会成立很有必要,能为积极推动折氏文化的发展,尽自己微薄力量,增强助力折氏宗亲事业发展的使命感。

府谷折家将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折武彦最后总结: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加深感情,同时也彼此了解了两地资源,希望以后宗亲间的交流、融通应形成常态,积极互补优势和促进提高与增强加强团结,大家共同努力,共谋发展。天下折氏一家亲,传递的正能量越来越强,各个折氏宗亲们的胸怀也越来越宽广。有诗叹曰:

鄂尔多斯有族亲,把酒论古折家军。

敦宗睦族多信任,求同存异共纷纷。

革故鼎新谋发展,继往开来促昌门。

祖德宗功长荫蔽,千载忠勇励后人。

折伟用一首《鄂尔多斯大草原》进行热场,大家轮番用歌声表达感恩和信念,传递折氏宗亲的力量。千里相聚折氏宗亲浓情,凝心聚力共话折氏未来,血浓于水的亲情比火热,让人忘记了屋外的严寒。

三、大佘太古城及拴马桩的故事

寻访的步伐不停留。11月15日午饭罢,研究会一行在告别鄂尔多斯的宗亲后,又开始新的行程。一路上乌拉特前旗原人大常委会主任贾文广不断问询走到哪里了,他已经为我们预定下乌拉特前期大酒店,到了乌拉特前旗可以直接入住那里。我们感叹贾主任的深情厚谊,像内蒙古草原那样广阔。入住酒店后,收拾完毕,贾主任早已设下杯盘,那美酒佳肴自不必说,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起来。真是“酒是地纯酒,人是折家亲”。

第二天一早,贾主任早早来到酒店,因他有事去临河去开会,由佘太酒业董事长吴海做导游,带领我们去大佘太,寻访历史文化。因头天晚上在一起喝过地纯酒,自然少了许多客套,带着对历史文化强烈的期待,我们一路沿着大佘太方向,向着那充满历史气息的古地前行。

有历史必有传说,感动与感悟交织着,在笔下相遇、呈现——

佘太,蒙古语意为“棋盘”,大佘太,一座充满英雄之气的城邑,从远古走来带着时代的跫音。行走大佘太,聆听佘王城、土城墙讲述佘太君英雄的传说故事和悲壮史诗。行走大佘太,探寻阴山南麓杨六郎栓马桩的深深印记,触摸一千年历史的悠远厚重。行走大佘太,感受佘太川地肥水美,高粱优、佘太酒醇的历史的味道。行走大佘太感受乌梁素海的宽广,珍禽异鸟的肆意飞翔。

大佘太有挺威风的传说。其中之一便与北宋的抗辽女将领佘太君有关。据传北宋年间,辽国进犯宋国,边关告急,佘老太君率领杨家女兵对抗辽军,并取得了胜利。为纪念佘老太君的丰功伟绩,将所筑兵营称之为佘太城。佘太大捷后,为了肃清佘太城以东的残敌,佘太君又率部向佘太以东约九十里的地方,又筑一座军营,并将残敌全部趋逐出境。这座兵营为跟佘太城区分,称之为小佘太,原佘太城称之为大佘太。这便是大佘太和小佘太两个地名的由来。后人为纪念这位抗敌有功的佘太君,将她修筑的兵营称之为“佘太城”,这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我们来到当年这个很壮观的正方形环城城墙,经过岁月侵刷,现在只留几截两米多高夯土的土墙,同行的人说这个就是当年的佘太古城,心里多了些许惆怅,历史文化保护任重道远。

佘太君,名赛花,生于后唐清泰年间()年。曾祖父曾任后唐麟洲(今陕西神木县北十里)刺史,隶属李克用部。祖父折从远公元()年后唐明宗皇授他府洲(今陕西府谷县)刺史。其父折德扆,五代云中(今山西大同)人。世出官宦之家,后汉任府州团练使,世居府州地区,历抵外侵,为将门豪族,世称“折家军”,曾抗击契丹的进犯。佘太君受家庭的熏陶,文韬武略,深名大义。喜欢骑马射箭,舞剑抡刀,她使的一手绝活叫“走线铜锤”,在关键时候如流星绕飞防不胜防。后晋天福二年即公元年,杨佘两家结为军事联盟,在共同抗辽、保卫家乡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还有个拴马桩是杨家将的故事,当年宋辽两国交兵,杨六郎查看敌情,顺便把马栓在一根石柱上,辽兵发现后策马追赶,六郎急忙骑马回营,辽兵将要追上杨六郎的时候,突然六郎栓马的柱子突然变成一座山峰,挡住了敌人的追兵,拴马桩从此屹立在山中。也有传说当年亲自挂帅佘老太君,率领杨家将直向边关赶来,他们一路急行。一天,走到现今的大佘太镇,人困马乏,准备在此休憩,杨排风将自己的烧火棍用力插入土中,拴老太君的战马,说来也怪,这根烧火棍经过多年风风雨雨的洗礼,竟变成了一个坚固的石桩。拴马桩形为石柱,柱高20余丈,我们站在山脚下眺望,拴马桩雄宏壮观,如鬼斧神工之造,矗立于山顶。转身一望无际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现北朝乐府那首《敕勒歌》。

大佘太近傍乌梁素海,夹于乌拉山与查斯泰山之间,在军事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此等重地的争夺,定然造就无以计数的英雄业绩和传奇故事。人们将佘太的地名与大宋抗金英雄折家将相联系,不论是否经得住历史学家的考证,都表明人民大众对于佘太地方英雄传统的领会与认可。还有种说法是杨家将一门英烈,佘太君的丈夫和几个儿子、女儿杨八姐都战死沙场。她为了儿孙们出征不再夭折。将自己认为不吉利的“折”姓,毅然改为“佘”,意在子孙福禄有余。而这一切都和折家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折杨两家各据府州、麟州,又有七星庙折杨杨继业和佘赛花结亲的美丽故事。

我觉得史书上没有记载并不代表事情没有发生过,也许是遗漏,也许是被抹去,或者

……篡改历史的事情还少吗?民间是纯朴的,历史没有变,只是后人以讹传讹,虚幻和演绎了历史故事,让后人在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中探寻。我更相信,佘太君、杨家将一定在这里活动过,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传说,以及沿用下来的相关地名。

内蒙古佘太酒业是我们一行来到这次寻访的最后目的地。吴海介绍到,他们的佘太酒业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多万元。公司自年创立以来,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致力于“绿色”“优质”“环保”“高效”的品牌生产和建设,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向“天赋河套”品牌迈进。

“有奈出自无奈,赤脚跑到佘太。”,一句谚语道出佘太历史上的富庶,自古以来佘太就是一个能留住人、能够“养人”的地方。又有民间传说:佘太君当年留有酿酒秘方,佘太民间酿酒坊兴盛一时等等。

关于佘太酿酒,吴海介绍,他的祖辈当年就曾在这一带有自己的商号,现在许多老人家还记得小时候曾在老爷爷的商号里打过酒。如今,他也循着祖辈的足迹,采来优质粮食,酿造最香醇的美酒。

走进原粮车间,地上整齐地码放着成袋的红高粱、碗豆、小麦,红红的高粱捧在手里,这就是酒的的精华。“曲是酒的骨”,走进制曲车间,闻着晾干了的酒曲,有股淡淡的粮食味道直冲鼻底,心旷神怡。独特的地缸固态低温发酵,佘酒地纯,香味醇厚。入腹如君子叩门,其态端肃;回味似野老抚琴,其韵柔远。堪比汾酒之香冽,可追茅台之悠长。誉满河套,品雅德高。“大佘太的烧酒,西水道的瓜,圐圙补隆的烟叶子人人夸。”有酒有故事!当年佘太君率领女将抗敌之地,连酿出的酒里都是历史的味道。

在佘太酒业一起寻找了历史的味道,品味佘太川历史文化内涵,神思幽远处独酌成欢,让人凝聚起最美的乡愁。

正是:

哪有离乡背井愁,地纯最是解千忧。

多彩佘太春风客,乌拉山脉一路游。

四、传承历史文化讲好黄河故事

八百里黄河一路驰骋,放眼大河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历史、实践之中,细无声地滋润人的心田、涤荡人的灵魂。文化的交流是沟通合作最好的桥梁。在寻访过程中每一次出行就是一次感动,真正体现到折氏一家亲的含义,每到一处就像到家和见到亲人一样,那种纯朴、热情,特别温暖,就像草原的风。

历史没有真相,谁也不能亲见历史,除了我们现在创造的这一段,有时候连这一段我们都看的不是很真切,雾里看花,窥一斑而知全貌,通过那些个历史遗迹,大略感知我们曾经轮廓里的影像。或者叫穿越吧。我们做的只是透过一个个历史窗口,步步接近历史,慢慢到达,让人体会和想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