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四好农村路阡陌纵横在乡村铺就群众

在仁怀广袤的大地上,从城市到乡村、从干线公路到偏远村道,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阡陌纵横在乡村,一辆辆城乡客车穿梭往来在乡间道路,与美丽乡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仁怀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当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先手棋”,当作破解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关键,着力打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     仁怀市高大坪镇龙源村金竹坎组,地处遵义市汇川区、桐梓县和仁怀市交界,这里群山环绕,碧绿的桐梓河在山脚下流淌,一条在悬崖上凿出的公路蜿蜒曲折,成为了畅通该村的“毛细血管”,也是当地群众多年来的期盼,大家都称之为“天路”。

这几天,村民刘永现正在进行房屋改造和装修,两层的小楼宽敞明亮,工人正在忙着贴瓷砖。不论是搬水泥、运瓷砖还是设计户型,刘永现都亲力亲为,因为这样的好日子他已经等得太久了。看到我们的到来,他兴奋地介绍起了新居:“这间是我和我媳妇的卧室,这间是客厅,到时候一家人可以坐在一起看电视了,外面是两间客房,孩子和亲戚都能住,去年村里的‘天路’修通后,我也赚了一些钱,现在想享受一下小康生活。”

刘永现是龙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一直在外务工,年听说村里要修路后,他决定回乡发展。年6月路修通后,他和妻子种了10余亩高粱,自己还买了一辆三轮车来卖粱和回收废品,当年就赚了10多万元,顺利脱了贫。说到现在的幸福生活,刘永现提到最多的就是村里的“绝壁天路”,“以前这条路没有修的时候,我们想背点东西出去,只能爬山,那会卖高粱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到,又远又辛苦,路修好后,我开三轮车只需要20分钟就能到,现在还能开车收点废品,收入有保障,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

这条“绝壁天路”是仁怀市年打通的最后一条贫困村通组路,总造价超过三百万元,历时两年之久,全程约长3.2公里。道路的修通,让“边峰天际、飞鸟不通”的金竹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种植的蔬菜、高粱等农作物也更方便运出去卖,群众收入节节攀升,大家修起了新房、办起了养殖场、买起了小汽车,日子越过越红火。年,龙源村实现全员脱贫。

“‘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我们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带来了人气、财气,也为我们党在基层凝聚了人心。下一步我们将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利用小康路发展好我们的乡村旅游和扶贫产业,让‘四好农村路’给群众带来更多的财富。”仁怀市高大坪镇副镇长冯云飞说。

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后,仁怀市公共交通服务也随之完善。在仁怀市长岗镇井坝村候车亭,村民舒永勋在这里等候多时,每天早上他都会在这里乘坐班车前往镇上做家电维修生意。“以前想要去一趟镇里太难了,现在路修好了,班车也通了,我每天走几分钟就能在候车站里坐车,一天有四班车,晚上还能从镇上坐车回来,出行太方便了!”

为了让农民出行更便捷,仁怀市建立了“以城带乡、干支互补、以热补冷”的农村客运资源分配机制,推行区域化经营、延伸经营等方式,适度扩大农村客运自主经营权,提升农村群众出行幸福指数;推广农村“通村村”出行服务平台手机APP,实现全市行政村%通客运。

  如今,从城区到乡村、从主干公路到乡间小路,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宛如一条条“纽带”串城连乡,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据统计,仁怀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公里/平方公里,建成农村“美丽乡村”小康公路公里,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公里,全市30户以上村民组实现%通硬化路。

“十三五期间,仁怀农村公路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过去农村群众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如今是‘出门水泥路,抬脚就上车’,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入户,成为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仁怀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烨说,下一步,仁怀将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补齐农村公路发展的短板弱项,更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讯员王莺桦张启波

编辑徐春燕

编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5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