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发现纯金怪兽后,专家为什么说

通俗来讲,古有“秦皇汉武”之说,这也是历史上两位堪称“千古一帝”的君王;当然,秦始皇和汉武帝处于不同的时代,虽然功绩有别,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强大对手——匈奴。说到这或有朋友会嗤之以鼻“就是那个被卫青、霍去病打得四处乱跑的番邦蛮夷吗?”乍一看,历史上的匈奴在汉武帝时期连连溃败,似乎这支游牧民族就是个经常挨打的“配角”而已;事实却并非如此,至少“万里长城”可以证明匈奴的强大。

对历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古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之说,尤其万里长城更是成了秦始皇留给后世的千古伟业;但是,如果有人问“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长城呢?”答案肯定不是为了“壮观好看”,修长城目的只有一个,抵御“匈奴”南下中原。从历史角度看,秦始皇修长城闹得民怨沸腾,以“孟姜女哭长城”为代表更是突出了秦王的残暴;实事求是地说,秦始皇是不是暴君有待考究,但“修长城”绝不是为了一己之私。

不止是秦始皇,“汉武帝”统治初期其实也遭遇了类似窘境。自刘邦开创大汉基业以来,其最大的敌人不是秦二世,也不是楚霸王,真正能威胁到刘邦统治地位的,就是不足中原人口一半的的“北方蛮夷”;简单来说,自大汉建立开始,中原与匈奴的征战从未间断,甚至汉军多少还处于劣势。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汉刘邦开始与匈奴“联姻”以换取短暂的和平,以后历代汉帝也都在奉行“联姻换和平”的政策;直到汉武帝时期,军队装备了更轻便,更锋利的“铁器”之后,匈奴鲜衣怒马的优势得以遏制,此时的汉王朝才敢说出“永不和亲”的豪言壮语。

这些或许会引起一些朋友的反感“照这么说,匈奴岂不是天下无敌了?又怎么会被汉武帝消灭呢?”这里说明一下,虽然匈奴被汉武帝打败,但并没有被“消灭”,甚至到唐、明时期,中原王朝被迫迁都,这才有了“天子守国门”这句千古名言;今天看来,无论匈奴还是汉人,本质上都是华夏子孙,没有所谓孰强孰弱之分。《史记》记载“匈奴,先夏后氏之苗裔也“从这点出发,匈奴与汉族同根同源;直到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灭亡,匈奴作为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选择逃往北方。

某种角度看,匈奴虽然实力强悍,但文明发展不及中原,在汉武帝已经拥有“铁器”的时候,匈奴甚至连文字都还没有出现;也正是这个原因,“匈奴”显得落后了许多,不仅历代史官对其有偏见,甚至到了几千年后的今天,匈奴仍旧显得十分“神秘”。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陕西神木县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墓,由此揭开了“匈奴”神秘面纱的一角,一件“纯金怪兽”更是震撼世人。

说这话还要回到年,陕西神木县的纳林高兔村发现了一座古墓。经勘察鉴定,考古队确认古墓应为汉代产物,但奇怪的是,古墓从形制到出土文物,怎么看都不像中原地区的产物;经专家联合鉴定,最终确认这是一座汉代“匈奴墓”。说到这或有朋友奇怪了“秦皇都城在陕西咸阳、汉初都城在陕西长安,两代帝王均与匈奴对立,陕西怎么可能出现匈奴墓呢?”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据专家猜测,应该是汉代某一时期出现过中原与匈奴通好,或有匈奴使者葬于陕西;乍一看,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但即便在中原与匈奴友好时期,葬与陕西的匈奴人也不敢完全以“匈奴葬制”来修筑陵墓,这是有悖大汉律法的。

说到这或有朋友不屑一顾“还专家呢,把墓志铭找出来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关键就在这里,由于年代久远,汉代匈奴文字尚不系统,因此至今不能确定墓主人是谁,那就别说解开“陕西为什么出现匈奴墓”的秘密了。还要说明一下,尽管专家尚不能确定墓主人是谁,但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却是毋庸置疑的,其典型代表就是出土了一尊黄金铸造的“怪兽”;简单来讲,这尊“黄金怪兽”立体圆雕,体内中空,表壳较薄,似鹿又呈鹰嘴,说它是鹰却又长着鹿的身体,因此专家称为“汉金怪兽”。

或有朋友会说“匈奴本就是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有着明显不同,‘汉金怪兽’或许只是匈奴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产物,又或是某一部落的图腾”;最初就连专家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华夏疆域广大,匈奴历史又几乎空白,“图腾说”还是很有可能的。但随着专家查阅古籍,发现“汉金怪兽”并不是预想中的“图腾”这么简单,这尊黄金铸件很可能还是《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上古神兽——蛊雕;说到这或有朋友又要发言了“这有什么奇怪的,山海经本就是一部虚构的古代文献,专家该不会以‘山海经’为依据了吧?”

或许在大多数朋友眼中,《山海经》是一部作者不详,内容荒诞的古代文献,这本书是不能作为史料依据的;乍一看,《山海经》中囊括了各个地区的各种“怪兽”,今天看来肯定是不存在的,但从某角度看,无论考古专家还是史学家,都不敢完全否定《山海经》的真实性。简单来讲,《山海经》记载的是上古时代的人文地貌,今天的专家学者并未亲眼所见,没见过就不能贸然否认其真实性;其实“黄金怪兽”是不是蛊雕已经不重要了,专家们的焦点已经发生了转移,其中心仍旧聚焦在《山海经》,以及“上古时代,是否已经出现了高度文明”的问题上。

或有朋友会嗤之以鼻“由此可证专家该有多闲了,一部胡编乱造的‘山海经’都能让这些文化人浮想联翩,也太讽刺了吧?”这里为专家‘辩解’一下,《山海经》并非胡编乱造,据考证,书中共记载了40个邦国,大座山,条水道,多位历史人物,多种神怪异兽;除了“荒诞”鬼神纪实外,书中还包含了丰富的地理、民俗、科学、宗教、民族、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且涉及多个领域,诸如水文、动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

今天看来,《山海经》里的“怪兽”肯定是不存在的,但除了这些怪兽之外,专家已经证明了书中记载的许多内容真实性;诸如年12月,“山海经学术研讨会”证实“招摇山”就是今天广西桂林兴安县的猫儿山,这还仅是一个例子,后世仍在逐步证明《山海经》内容的真实性。这就非常可怕了,后世逐步证明《山海经》内容的真实性,那么书中记载的那些“怪兽”是否也真实存在呢?

以研究成果看,《山海经》虽然看起来充满了怪诞传奇,但总体“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如果以这种系统标准来评价《山海经》是一部“荒诞小说”,于情于理似乎都说不过去。还不止这些,书中记载的“远国异人”也在被逐步证实,甚至海外“异国”的风貌也都与书中吻合,还有涉及的地域及物事等;其实不仅现代人在争论《山海经》的真实性,甚至数千年来的历代古人,也在不断追寻答案,所不同的是,现代人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大规模地理普查,并最终证实,诸如黄河、渭河、华山等,《山海经》记载的地理位置与现实大体一致。

问题也来了,众所周知,《山海经》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内容;理论上讲,夏、商两代甚至还处于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当时人类的活动能力和区域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山海经》又是怎么成书的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