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丝绸之路周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通讯员 郭楠

年的丝绸之路主题展,依然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年度大展。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筹备,“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将在第二届丝绸之路周中推出。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最重要的一条交流通道,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古代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联系在了一起,特别是汉唐时期,是东西方动植物物种传播最重要而频繁的时期,也是欧亚世界加深相互了解、不断走向世界一体化的历史高峰。丝路沿途国家与地区间动植物的传播途径并不相同,除了部分是自然界通过近邻关系自动传播的,有些则是作为贡品或礼物,由使者从一地传入另一地,或是通过商人们的贩运等等方式。这些传播有些具有军事背景,有些是经济活动,还有些则是国家与地区友谊交往的见证。

这些不同地域的动植物物种沿着丝路的传播,不仅增加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大大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以至衣、行、娱乐等生活的各方面;而丰富多样的外来动植物物种也开拓了人们理解和接纳“异域文化”的包容力,带来了更为多元的文化寓涵,充分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融。

本次展览试图以丝路上的动植物为切入口,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出土文物和自然动植物标本,诠释由这些外来动植物所构建的从生活享乐、物质文明到精神文化艺术的多维立体的文化交融环境,再现“丝路改变生活”这一主题。

其中序言“五谷丰六畜兴”,自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期,人类为了获取食物资源,除了采集和狩猎外,还开始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家畜,这些被驯化的野生动植物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此部分以“五谷六畜”为代表,通过早期动植物分布地图和相关文物,展示国人最为熟悉的农作物和家畜也多源自于早期的动植物传播与交流。

第一单元“从自然到神灵”,在通过丝路传播的动植物中,有一部分是作为神兽或者神祗化身的象征性动物,本身负载着丰富的区域地理特征和异域文化信息。本单元拟通过展示草原母题的装饰艺术品、及其他神兽形象的文物来展现这一主题。

2、金怪兽汉代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这件黄金制成的奇怪动物,之所以被称为怪兽,是因为它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身体似羊、嘴似鹰、角似鹿、蝎形尾,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怪兽的两只抵角是由两两身相连、背相对的16只小鸟组成的,而且蝎形的尾巴也是一只小鸟的样子。因此,这件小小的怪兽身上竟隐藏了十七只小鸟,体现出工匠们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据金怪兽底盘上的小孔,学者们推测可能是匈奴族首领帽上的冠饰。

第二单元“无数铃声遥过碛”,随着丝路贸易的兴盛,以及当时国家战略、边疆建设的需要,西域系天马、突厥马和骆驼等大型家养动物大量传入中原,如骆驼,到了唐代,就已成为军队后勤运输、中亚与中原民间商贸的主力。而像牛、羊、驴、骡等中原和长江流域地区原有的动植物,也由西域或北方草原传入了不同的优良品种,推动了当地运输力的开发。

鎏金铜马西汉陕西茂陵1号陪葬墓1号从葬坑出土茂陵博物馆藏鎏金铜马呈端详的站立姿态,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尤为生动,马嘴微张,牙齿外露,鼻孔硕大,双眼圆睁,两耳上竖,耳间、颈上刻有鬃毛。肌肉和骨骼的雕刻合乎解剖比例。马体匀称合度,马尾和生殖器是另铸铆接或焊接的,肛门有一小通气孔,造型朴实稳重。其身中空,静中含动,气度非凡,有一发千里之势。专家根据马头双耳之间有剪成三棱形的角这一显著特征,断定它是依据原产西域大宛的汗血马(又称天马)为模特精制而成。

第三单元“殊方异物上林苑”,除了作为贸易之路外,丝路也是一条连接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纽带,随着交往的深入,很多中原华夏地区原来未有的动植物物种,也被以贡品或礼物等形式献入皇家宫苑,并逐步为民间所熟识,甚至其中一些如狮子、大象等物种还演化成为传统中华文化中祥瑞图像的源头。

三彩胡人牵马俑唐代安县叶堡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马身丰硕,粗颈略曲,马首微垂,耳小鬃短,鼻陵分明,肥臀细腿,静立于长方形托板上,骏美安详,为当时所崇尚的良马样式。胡人亦立于托板上。身着圆领半长袍,腰部束带作结,足穿紧筒长靴,光头无帽,额上蓄刘海一绺,深目高鼻,眉骨耸起,短须微翘,肤色白暂,表情主动,显然为西域或中亚胡人形象。双足略分,两臂上弯,拳半握作牵马状。

翼兽形铜提梁盉春秋泾川县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盉体被设计为一四足怪兽。兽首微昂,张嘴为流,略翘的短尾为鋬,器腹深圆,粗短而趾爪向前的四腿,即为盉的四足。提梁呈龙形,盖中心亦饰一小翼兽为钮,盖与器身用一小环连接。器腹两侧各浮雕一飞龙,龙体遍饰鳞纹。龙做回首状,并各有五条扬起的羽翼。两只飞龙恰构成兽的双翼。

第四单元“丝路改变生活”,此部分将在整个银瀚厅内复原唐代西市和边塞巴扎的场景,将文物、标本、模型等相结合,展示沿着丝路的传播而入的食物、香料、宠物等,通过这种方式再现丝路对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同时,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来加深观众的记忆。

狮子纹刺绣初唐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此件绣片以劈针针法绣成。在现存刺绣实物中锁针是出现最早的针法,其特点是前针勾后针从而形成曲线针迹,自商周、战国至秦汉,所出土的绣品几乎都采用了锁绣针法。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拓宽了刺绣题材,善男信女往往不惜工本,以绣像来积功德,同时绣工开始尝试用后一针接在前一针丝线中间的劈针来代替锁针,这种针法的表观效果与锁针基本一致,但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一直延用到唐代,并最终发展出效率更高的平针技法。

载物骆驼唐代咸阳市礼泉县郑仁泰墓出土昭陵博物馆藏彩绘釉陶。驼为立姿,张嘴露齿、双目圆睁,背有驼毡并有凹面夹板,驮囊有彩绘花纹,驼的头顶、颈下、腿部及双峰为堆塑状驼毛。形体高大,做工精细,是唐俑精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